2005年6月9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执行人性化 破解老大难
李斌 吴农长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的一大难题。怎样破解执行难?台州路桥区人民法院上下苦觅药方。该院院长李伟兴说:“执行工作的好坏,就是法院工作的好坏;执行队伍的形象就是法院的形象。”他们以人为本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换位思考,觉得只要尊重当事人,推行人性化执法,大多数当事人是会理解和支持的。基于这种思路,从2003年开始,他们转变观念,逐步改变了以往的运动战、突击战、以拘代执的粗放型做法,转为注重人性化执行,注重说服教育,少用、慎用强制措施,力求做到执行财产穷尽,执行措施穷尽,执行方法穷尽。
    心思用尽 措施到位
  为了得到群众更广泛的支持,该院在全区乡镇、街道选拔了一批人员担任执行联络员,一方面解决了警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人性化执行打下群众基础。与此同时,该院向执行当事人发放便民联系卡,便于联系和监督。针对有些当事人因特殊原因导致严重生活困难,该院在区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司法救助基金,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也防止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去年10月,一位河南籍老人来到执行局,反映儿子被人打死后,要求对方赔偿,钱却拿不到手。原来,该老人的儿子与来路桥打工的广西籍青年张某因发生纠纷,在互殴中被张某打死。张某被判刑16年,但其家在僻远的乡村,比较贫穷,没有钱赔偿。执行人员与广西法院执行机关联系,其赔偿资金仍无法解决。他们十分同情这位老人,为了缓解被害人家属的生活困难,他们向这位河南老人发放了司法救助金3000元。
    信访是执行工作的晴雨表。该院从院长到执行干警都把信访作为法院执行工作的突出方面来认真对待。副院长周林光桌上有一本群众来访登记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去年40多起群众反映、催办案件的情况和处理结果。这些是他一年中办理或督办、催办执行的案件。这里面也渗透着执行人员的许多心血和汗水。
  优先办理 主动出击
    遇外地来人要求执行的情况,该院优先办理、主动调查,力求尽快给外地人满意的答复。去年,一乐清人来到法院,要求路桥一家工厂归还5年前的20000元货款。执行人员接手此案后,得知该厂几年前早已倒闭,按照常规,此案可中止或终结执行。但执行人员仍千方百计查找企业法定代表人缪某的下落。他们通过多方走访,终于得知缪某在黄岩区山区一小厂打工,于是立即前往。面对执行人员,缪某以无钱为由推脱。执行人员前后去了四五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促使缪某归还申请执行人18000元。乐清人激动地说:“缪某欠我的钱,躲了好几年我找不到,我以为这钱是要不回来了。没想到你们法院对我这么一个外地人这么负责。”
  以人为本 以柔克刚
    对一些疑难案件,特别是容易引起矛盾激化的案件,路桥法院不是简单地采取强硬措施,强制执行,而是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帮助其创造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使当事人配合执行。路桥一位当事人因负债房子被外地法院拍卖,新的买主要其搬迁,但原房主就是不搬,一直拖了四五年。买主到路桥法院起诉,要求原房主搬迁。执行局接手后,了解到原房主没有房子住,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就到他的村里做工作,联系落实地基。半年后,原房主的住宿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也就顺利地搬迁了。
    路桥法院推行人性化执行后,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理解与支持,化解了许多矛盾,减少了因执行而带来的上访,标的到位率2004年比2003年提高了5%,案件执结率有了较大提高,办案期限平均从法定的6个月缩短到不足2个月,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冲突与暴力抗法事件。2004年底,该院被省高级法院评为“执行工作良性循环长效管理机制先进单位”。